过去二十年间,通过军民融合、工业间谍活动和巨大的研发投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幅提高了其在电磁频谱中开展行动并控制电磁频谱的能力。尽管解放军的电磁频谱能力覆盖了所有进攻和防御行动,但其最先进的概念和系统均设计利用中国在大多数潜在冲突中的主场优势,同时将美军作为主要对手。通过综合部署无源和多基地感知、有线通信和专用的电子战系统,解放军试图破击美国国防部的系统之系统,并在未来冲突中获得优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秉持的理论是:战争性质正在演变,信息已成为军事力量的主导因素。根据解放军的信息化战争概念,双方作战系统间的冲突以非线性的方式发生在陆、海、空、天、网络、电磁和心理域,目标是挫败敌方系统的功能。因此,解放军部队计划以对手的信息流为目标,在体系对抗中取得优势。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理论中,信息环境包括电磁频谱、网络空间和心理域。
为了发挥信息的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在统一的网络电磁空间的战争开发了新的战略和概念。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的电子战专家在其撰写的《电子对抗制胜机理》权威性战略中指出,频谱是全域主要的信息载体,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电子对抗制胜机理》的结论是:谁控制了电磁频谱,谁就在冲突中拥有潜在的决定性优势。同时还描述了实现电磁频谱优势的四个步骤:
1. 聚优谋势,明确解放军发挥自身优势以及利用敌方弱点所需的兵力、系统和作战方法。此阶段依赖准确的情报和对敌方能力的全面掌握,如此才能针对敌方每个作战系统实施对抗。
2. 多元集成,为解放军部队提供及时的情报。使陆海空天平台或系统上的雷达、光电/红外和电子情报(ELINT)传感器组合在一起,从而在联合作战中引导指挥官和操作员的决策。为了实现信息融合,解放军的情报信息支持系统和用于监视、侦察、通信、导航、定位和制导的系统必须都得以加固和防护,以免遭受敌方的电子和物理攻击。
3. 精确释能,在作战行动之初对敌方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实施打击。能导致敌方作战系统失效的关键节点因对手的不同而不同,但按功能可分为五大类:侦察预警、无线通信、制导火控、导航定位以及敌我识别。《电子对抗制胜机理》指出,摧毁10%的关键节点就足以瓦解敌方的信息网络,而即使将敌方40%的普通节点降级,其网络也依然能保持完整。这样的说法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解放军要潜心研究美国的军事信息系统。
4. 多域显效,遏止冲突升级。解放军对依赖电子设备的现代军队的目标是使其感到威慑,避免面对解放军先进的电磁打击能力以及使用这些能力的意愿。解放军同时还希望电磁诱饵和欺骗能够对敌方的决策产生心理影响。
在《电子对抗制胜机理》的基础之上,解放军出台了两个与电磁频谱相关的作战概念,即2002年推出的“网电一体战”概念以及2018年首次公开的“信息火力一体战”(简称“信火一体战”)概念。这两个概念均侧重于电子战,反映了在解放军的理论中,电子战与通信和感知是分离的。而在美军的理论中,这些能力都是电磁频谱作战(EMSO)的组成部分,并通过电磁战斗管理(EMBM)进行整合。
“网电一体战”包括利用电子战破坏敌方的信息获取和传输,以及利用网络战攻击其信息处理和决策。“信火一体战”旨在将动能和非动能手段整合到一个单一的“信息兵力架构”中。“信火一体战”所描述的电子战和网络系统的运用比“网电一体战”更加先进,包括使用射频使能的网络攻击等真正一体化的能力。
为了攻击敌方的战斗网络并保护己方系统,解放军部署了全面的电子战能力组合,包括反辐射导弹等动能武器、高功率微波和激光等电子武器、压制和欺骗干扰系统、伪装、多谱诱饵、低可观测特征、针对高功率微波效应的加固措施、战术机动和掩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部署的电磁频谱管理系统可以改善对电子战行动的指挥控制,尽管这些系统主要用于消除用频冲突,而非协调复杂的攻击行动。